[論文查詢:請進入全國博碩士論文網:檢索字串輸入梁一成 ,欄位選擇研究生,進行檢索]
論文名稱:
出版年 : | 民92 | |
研究生 : | 梁一成 | LIANG YI CHENG |
(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家圖書館 索書號 ,未查獲者表國圖尚未典藏) | ||
(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科會科資中心微片資料庫 ) | ||
( 連結至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 | ( 連結至政大圖書館館藏目錄 ) | |
論文名稱 : | 教師評鑑之研究--以快樂國小教師 教學檔案 為例 | |
論文名稱 : | The Teacher Evaluation – An Example of the Happy | |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Portfolios | ||
指導教授 : | 梁忠銘 博士 | |
學位類別 : | 碩士 | |
校院名稱 : | 國立臺東大學 | |
系所名稱 : | 教育研究所 | |
學號 : | 1389024 | |
學年度 : | 92 | |
語文別 :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 120 | |
關鍵字 : | 教師評鑑 | teacher evaluation |
教師專業發展 | teacher professional | |
development | ||
考核制度 | teacher performance | |
appraisal system | ||
[ 摘要 ] | ||
教師評鑑之研究—以快樂國小教學檔案為例 | ||
摘要 | ||
本研究以快樂國小推動教師評鑑的歷程,探討教師評鑑在國小推動的成效。從教師教學檔 | ||
案的內容分析、訪談與平時對於教師的表現做記錄,瞭解教師評鑑對於教師產生的影響。 | ||
研究的目在瞭解教師評鑑的目的與意涵、探討教師評鑑的方法、教學檔案評鑑推動的成效 | ||
及教師評鑑結果的應用,並將研究的結果應用於國小行政推動上。 | ||
本研究是以快樂國小九十一學年度推動教師教學檔案評鑑為主體,針對教師教學檔案分析 | ||
與訪談後,得到以下的結論: | ||
一、 教師教學檔案評鑑是具體可行,但須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 ||
二、 教師對於教師評鑑認知不足,透過宣導加強教師觀念。 | ||
三、 教師評鑑對於學校及老師皆有其正面的效能。 | ||
四、 教學檔案評鑑是一種適合教師的評鑑方式。 | ||
五、 教學檔案內容的蒐集應由教師自我發揮。 | ||
六、 教學檔案評鑑落實提昇教師專業素質。 | ||
七、 教學檔案成效與教師的年齡、任教年級有一定的相關。 | ||
八、 教師評鑑結果可做為教師聘任、解聘的參考依據。 | ||
九、 教師評鑑與教師考核相結合,促進教師教學與行政的進步。 | ||
十、 透過教師評鑑達到教師分級的效果。 | ||
根據以上的發現,針對於國小推動教師教學檔案評鑑有以下的建議: | ||
一、 對學校建議 | ||
(一) 規劃學校本位評鑑。 | ||
(二) 建立合宜評鑑方式。 | ||
(三) 協助教師專業發展。 | ||
(四) 建構校園學習組織。 | ||
(五) 營造合諧校園環境。 | ||
二、 對教師建議 | ||
(一) 積極培養專業能力。 | ||
(二) 建立自我反省機制。 | ||
(三) 積極取得教師證照。 | ||
(四) 規劃教師生涯發展。 | ||
(五) 教師勇於接受評鑑。 | ||
三、 研究者的省思 | ||
(一) 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是教師努力的方向 | ||
(二) 教師評鑑工作是一個起點,期待未來教師有更好的表現。 | ||
關鍵詞:教師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考核制度 | ||
[ 摘要 ] | ||
The Teacher Evaluation – An Example of the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 ||
Portfolios | ||
Abstract |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 for execu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 ||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teacher evaluation. | ||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to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interviews with | ||
teachers and records for daily teaching performance, the study explicates the | ||
influence of teacher evaluation. The propose of the study reveals the meaning | ||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and explores the method of teacher evaluation and | ||
application to the result of teacher evalu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ult of | ||
the study applies to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e procedure for | ||
execu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in 1993, after | ||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portfolios, interviews and records, the conclusions | ||
of the study as follows: | ||
1.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ortfolios is practicable and concrete, but it | ||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relative strategies. | ||
2. Teachers should recognize the conception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 ||
3. Teacher evalu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eachers and schools. | ||
4. Teaching portfolios are sorts of suitable evaluation for teachers. | ||
5. Teachers could collect the material for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by self. | ||
6.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could improve the teacher | ||
professional quality. | ||
7.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is relation with the teacher's age | ||
and the teaching grade. | ||
8.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could be the reference of employment | ||
and dismissal. | ||
9. The teacher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uld | ||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 ||
10. The teacher evaluation could carry out the teacher career ladder program. | ||
Regarding the findings, the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as follows: | ||
A. Schools | ||
1. The program of the school-based evaluation | ||
2.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itable evaluation | ||
3. The assistan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
4.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learning organization | ||
5.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ng campus situation | ||
B. Teachers | ||
1. The positive cultiv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ability | ||
2.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reflection mechanism | ||
3. The positive attainment of teacher certificate | ||
4. The program of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 ||
5. The brave facing to teacher evaluation | ||
C. Reflection of researcher | ||
1. It is important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learning and growth by self. | ||
2. The task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is a beginning step, so researcher | ||
expects that teachers could be provided with better teaching performance in | ||
future. | ||
Key Words: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 ||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 ||
[ 論文目次 ] | ||
目次 | ||
第一章 緒論 1 | ||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1 | ||
壹、研究背景………………………………….……………………1 | ||
貳、研究動機………………………….……………….………….2 參、研究目的… | ||
…………………….………………………..……3 | ||
第二節 名詞解釋 4 | ||
壹、教師專業發展 4 | ||
貳、考核制度 4 | ||
參、教師評鑑 4 | ||
肆、教學檔案評鑑 4 | ||
第三節 研究的限制 5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 ||
第一節 教師評鑑的意義與目的 6 | ||
壹、教師評鑑的意義 6 | ||
貳、評鑑的目的 7 | ||
第二節 教師評鑑的方法 9 | ||
第三節 教師評鑑的內容 12 | ||
第四節 教學檔案評鑑 15 | ||
壹、教學檔案的定義 15 | ||
貳、檔案評鑑的目的 16 | ||
參、教學檔案的內容 17 | ||
肆、教學檔案的應用 18 |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9 | ||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過程 19 | ||
壹、 研究場域…………………….……………………….…………….20 | ||
貳、 研究對象……………….…………………………………………..21 | ||
參、 研究實施過程………………….…………………………………..21 | ||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3 | ||
壹、文件分析……………………………………………………………..24 | ||
貳、訪談法………………………………………………………………..24 | ||
參、觀察法………………………………………………………………..25 | ||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26 | ||
壹、資料整理……………………………………………………………..26 | ||
貳、資料分析……………………………………………………………..26 | ||
第四節 研究的架構 28 | ||
第五節 研究流程 29 | ||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31 | ||
第一節 教學檔案資料分析 31 | ||
壹、教學檔案內容分析………………………………………………...31 | ||
貳、評鑑結果內容分析…………………………………………………..35 | ||
參、教學檔案評鑑結果的差異性……………………………………….39 | ||
肆、小結…………………………………………………………………..41 | ||
第二節 教師訪談歷程 44 | ||
壹、受訪者的背景……………………………………………………...45 | ||
貳、訪談內容……………………………………………………………..45 | ||
參、小結…………………………………………………………………..51 | ||
第三節 學校工作推動觀察 52 | ||
壹、教師班群活動觀察記錄……………………………………………..53 | ||
貳、小結…………………………………………………………………..54 | ||
第五章 結論、建議及省思 55 |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5 | ||
壹、教師評鑑的意涵與目的…………………………………………...56 | ||
貳、快樂國小推動教學檔案成……………………………………………57 | ||
參、教師評鑑結果的應用…..……………………………………………58 | ||
第二節 建議 59 | ||
壹、對學校的建議….………………………………..………………..60 | ||
貳、對教師的建議………………………………….…………………..60 | ||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61 | ||
參考文獻 63 | ||
一、中文文獻 63 | ||
二、網路資料 67 | ||
三、法令 67 | ||
圖目錄 | ||
圖3-4-1研究架構圖 28 | ||
圖3-5-1研究流程圖 30 | ||
附錄 | ||
附錄 1 68 | ||
附錄 2 70 | ||
附錄 3 71 | ||
附錄 4 72 | ||
附錄 5 73 | ||
附錄 6 111 | ||
[ 參考文獻 ] | ||
參考文獻 | ||
一、中文文獻 | ||
中國教育協會主編(1998)。教育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 ||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1992)。教育專業。台北:師大書苑。 | ||
方德隆等譯(1983)。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復文圖書。 | ||
王川玉(1995)。教師的權力與義務,教師權力與責任。台北:師大書苑。 | ||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1999)。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 | ||
台北:五南圖書。 | ||
王家通(2001)。教師教育與專業角色,教育導論。高雄:麗文文化。 | ||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2)。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評鑑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 ||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 ||
江雪齡 (1998)。檔案評量,中等教育。49(4),79-84。 | ||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一期諮議報告書。 | ||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 ||
吳和堂(2001)。高雄巿實施教師專業評可能遭遇的困境。港都文教簡訊59。 | ||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圖書。 | ||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台北:濤石出版。 | ||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 | ||
文(未出版)。 | ||
吳政達(2001)。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84,國立教育資料館。 | ||
吳貞宜(2000)。我國中小學教師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師之友,41(2),2-9。 | ||
吳培源(1999)。英國教育視導制度。高雄:復文書圖。 | ||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 | ||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 ||
吳清山、林天祐(1997)。卷宗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國立教育資料館。 | ||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 ||
吳毓瑩(1999)。我看、我畫、我說、我演、我想、我是誰呀?--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 | ||
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0,國立教育資料館。 | ||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 ||
呂木琳(1999)。教師評鑑發展系統—DeTEK。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國立高雄師 | ||
範大學。 | ||
李書文(1999)。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評量表評量實作結果研究報告。中小學教師素質與 | ||
評量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
林天佑(2000)。教育行政革新。台北:心理。 | ||
邱錦昌(1991)。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 | ||
柯嚴賀(2001)。國民小學教師考績制度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 ||
士論文(未出版)。 | ||
孫志麟(2001)。開放後的省思:提升教師素質的機制。教育研究月刊89。 | ||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 ||
論文(未出版)。 | ||
秦夢群(198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圖書。 | ||
秦麗花(2000)。談教師如何建立教學檔案。台南:翰林出版。 | ||
高強華(1996)。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 | ||
書苑。 | ||
高強華(1997)。改進校內教學視導的有效途徑,教師新思維論文選輯。台北巿,台灣師 | ||
範大學。 | ||
張德勝(2002)。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理論實務與態度,花師學報14。 | ||
張德銳(1992)。形成性教師評鑑模式初探,台灣教育504。 | ||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協會(主編)。教育專業 | ||
。台北:師大書苑。 | ||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執行成果報告,新竹師範學院。 | ||
張德銳(1996)。國民小學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5。 | ||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 ||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 | ||
莊錦源(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評鑑初探—以高雄巿為例。中等教育52,2。 | ||
許月玫(2002)。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台北巿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 ||
士論文(未出版)。 | ||
郭玉霞(1994)。美國近年來教師評量的發展與革新。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 ||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圖書。 | ||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文化。 | ||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 | ||
陳嘉彌等譯(2002)。專業發展評鑑。台北:五南圖書。 | ||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教育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 ||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 ||
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 ||
單小琳(2000)。教師成長檔與專業發展。學校行政雙月刊,9,46-57 | ||
彭韻萍(2002)。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評照制度之研究。台北巿立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 ||
文(未出版)。 | ||
曾燦金(2000)。從教育行政觀點談教師導師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36,16-17。 | ||
湯誌龍(2001)。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實施經驗。比較教育51 | ||
,104-124。 | ||
馮莉雅(2002)。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效能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7,87-93。 | ||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 ||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 ||
黃光雄等譯(2000)。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濤石出版。 | ||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 ||
黃政傑(1991)。教育評鑑與教育革新,教育理念革新。台北:心理出版。 | ||
黃政傑(1996)。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 ||
黃超陽(2001)。為教師生涯流點痕跡-淺談教師「教學檔案」。師友月刊,(410)。 | ||
楊深坑(1999)。教師職級制度之國際比較。教育資料與研究,31,15-17。 | ||
溫明麗(2000)。二十世紀師資培育的品質考驗—以英國為例: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 | ||
因應策略,頁183-195。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台北:揚智圖書。 | ||
葉郁菁(1998)。英國督察體制之教師評鑑系統在我國可行性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報,11 | ||
,365-382。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 ||
葉郁菁譯(1997)。英國師資培育中實習教師教學檔案的應用。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國 | ||
際學術研討會,屏東師範學院。 | ||
葉興華(2002)。談教學檔案的應用與製作,課程與教學通訊9,14-18。 | ||
鄒慧英(2002)。教師評鑑與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學檔案,台南師院學報,35,131-154 | ||
。 | ||
劉慶仁(2000)。美國教育改革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 | ||
歐用生(198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 ||
歐用生(1989)。教育研究的新方向—質的研究,教育學術講座專輯。國立教育資料館。 | ||
歐陽教、高華強、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 ||
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 ||
蔡孟翰(2002)。打開教改大門的鎖匙—落實評鑑。師友月刊,426。 | ||
蔡培村(1999)。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31,1-14。 | ||
鄭英耀、蔡佩玲譯(2001)。檔案教學。台北:心理出版。 | ||
鄭彩鳳(2002)。國中教師對分級制度知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學報13,37-65。 | ||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與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1-5。 | ||
賴國政(2002)。教師甄選基-國內應落實教學視導機制。師友,162。 | ||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 ||
鍾添騰(2002)。國民小學閱讀指導教學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0,1,163-185。 | ||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8-22。 | ||
簡茂發(1987)。教學評量原理和方法,有效的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 ||
簡茂發、彭森明、李虎雄(1998)。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八十六年 | ||
度專業研究計劃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
羅清水(1999a)。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 | ||
羅清水(1999b)。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 | ||
羅嘉珍(1994)。英國教師考核制度的內涵與實施。國立教育資料月刊,30, p6。 | ||
蘇秋永(1986)。高中教師評鑑之研究—高中教師自我評鑑量表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資 | ||
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 ||
蘇進棻(2001)。中共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探。教育研究資訊9(2),58-79。 | ||
二、網路資料 | ||
王鴻原(2002)。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卷宗評量之我見http://www.ks.edu.tw/87ks/ | ||
class/b9/b908.htm | ||
林正文(2002)。高雄縣寶來國中教師專業評鑑計畫之擬定。http://www.knsh.cow/ | ||
edupaper/paper02.asp | ||
嘉義巿博愛國小(2003.2.5)。http://www.paes.cy.edu.tw/defaultl.asp。 | ||
三、法令 | ||
高雄巿(2000)。高雄巿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89.2.21頒定。 | ||
高雄縣(2003)。高雄縣政府審議縣立學校不適任教師作業要點。92.1.17頒布。 | ||
教育部(2000)。教師法89.7.19修定。 | ||
教育部(200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90.3.14修定。 | ||
教育部(2000)。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