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查詢:請進入全國博碩士論文網:檢索字串輸入涂惠玉,欄位選擇研究生,進行檢索]

論文名稱:

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 系統編號 : 92NTCTC629013
     出版年 : 民93
     研究生 : 涂惠玉 TU HUI YU
(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家圖書館 索書號 ,未查獲者表國圖尚未典藏)
(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科會科資中心微片資料庫 )
( 連結至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  ( 連結至政大圖書館館藏目錄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教師 教學檔案 評鑑規準之建構研究
    論文名稱 : A Study of Constructing the 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 : 王木榮博士
    學位類別 : 碩士
    校院名稱 : 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 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學號 : 903009
     學年度 : 92
     語文別 : 中文
    論文頁數 : 140
     關鍵字 : 教師專業內涵 cont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教學檔案 teaching portfolio
評鑑規準 criteria for assessment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透過有系統的研究方法建構一套適用於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之規準
,以提供相關機構規畫實施教學檔案評鑑參考。另外,對於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內涵所囊括
之向度在教師評鑑中所應佔的比重分配情形亦加以探討。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探討教師專業內涵
之相關文獻,繼而對教學檔案的內涵及其評鑑的實施進行分析與歸納,將兩者結合並整理
後形成「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規準」之初步內容,並據此編製德懷術的研究工具,
即「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規準問卷」。其次,透過德懷術的實施,徵詢專家學者對
各項教學檔案評鑑規準的重要性、客觀性與可行性的意見,以獲致共識。
經由上述之研究過程,本研究建構出「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規準」,包含「教學專
業知能」、「班級經營與輔導」、「人際互動與溝通」、「校務參與及服務熱忱」及「專
業發展與進修」五個向度,其下並有二十五個指標,五十五項教學檔案之事證,兼具重要
性、客觀性與可行性,適於用來做為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的評鑑內容。而教師專業內涵
的五個向度在教師評鑑中所應佔的比重由高至低依序為「教學專業知能」30%、「班級經營
與輔導」25%、「專業發展與進修」20%、「人際互動與溝通」15%及「校務參與及服務熱忱
」10%,可供評鑑時參酌採用之。
最後,本研究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事項,以供教師、教育相關機構以及未來研究者參
考。

[ 摘要 ]
This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a set of criteria appropriate for assessing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rough a systematic
approach. Such criteria, once established, may serve as reference for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assessment of teaching portfolios by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Likewise,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ach component of the aforementioned criteria in assess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serve the purposes stated above,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an analysis of
previous literature regarding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Delphi technique
as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s. To begin with, former research work o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was discussed,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ortfolios. The results of the preceding
investigations were then combined to form the preliminary content of “the
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 upon which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was constructed,
namely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ubsequentl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the opinions of experts concerning the
importance, objectivity, and feasibility of each component of the preceding
criteria were sought so as to reach consensus on the criteria for assessment.
The set of criteria yielded by the present study for assessing the teaching
portfolio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cludes five components (i.e.,
professionalism in instruction, class management and counsel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affairs and enthusiasm
for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studies), twenty-five
supporting indicators, and fifty-five evidences, which are in general
important, objective, and feasible. 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component in assessing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n a descending order, is
professionalism in instruction (30 %), class management and counseling (25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studies (20 %),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15%), and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affairs and enthusiasm
for service (10%), respectively.
Predicated upon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are advanced an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considered.

[ 論文目次 ]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的專業性 9
第二節 教師專業內涵 12
第三節 教學檔案 25
第四節 教學檔案評鑑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69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教學檔案評鑑內容分析與討論 71
第二節 教師評鑑之向度比重分析與討論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3
附錄一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規準」問卷 113
附錄二 德懷術第一回合調查結果一覽表 129
附錄三 德懷術第二回合調查結果一覽表 135

[ 參考文獻 ]
中文部份
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專案研究小組(1997)。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評量:卷
例評量暨教師實作評量使用手冊。輯於高師大主編(1999):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
會手冊及論文彙編,頁74-100。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淑俐(1998a)。誰可以給教師打分數?-教學專業評鑑與視導(下)。師友,第375期
,頁20-24。
王淑俐(1998b)。誰可以給教師打分數?-教學專業評鑑與視導(上)。師友,第374期
,頁21-24。
王雅姿(2003)。檔案評量在國小教師分級評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朱陳翰思(2002)。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一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
委員會。
江雪齡(1995)。教學成效的依據-教學檔案的建立。成人教育,第24期,頁41-44。
江雪齡(1998)。檔案評量法。中等教育,第49卷第4期,頁79-83。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李順銓(2001)。國小初任教師發展教學歷程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貞宜(2000)。我國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師之友,第41卷第2期,頁2-9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
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吳政達(2001)。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上)。教育研究,第83期,頁107-112。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美慧(2002)。幼稚園教師晉級審查運作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
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彩雲(2002)。高雄市實施教師專業評鑑之探討—以樹德家商實施自我評鑑為例。私立
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麗花(2001)。迎向專業挑戰的新紀元-談教師如何建立教學檔案。台南市:翰林出版
社。
徐昌義(2002)。我國小學教師在職階段專業檢覈制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
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敏榮(2001)。教師評鑑行不行?-教師評鑑問題之探討與因應之道。師友,第403期,
頁46-49。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綺穗(2001)。教學評鑑制度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第14期,頁189-213。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學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博士論文。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
鑑,頁247-272。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
陳佩正譯(2002)(Glickman C. D.著)。教學視導:做老師的最佳學習拍檔。臺北市:
遠流出版社。
陳美博(2000)。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國教天地,第138期,頁40-44。
陳春蓮(2002)。國小教師教學歷程檔案對教學反省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珮軒(2000)。大學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以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為例。私立長庚大
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萍(1999)。教學檔案在教師專業發展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頁183-211。台北市:台灣書店。
陳惠萍(2000)。真實性評鑑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應用。國教之友,第52卷第1期,頁30-
40。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育學報,第10期,頁417-
441。
陳聖謨(1998)。美國教師評鑑制度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教育研究,第6期,頁175
-189。
陳嘉成(1999)。以學校為本位的統整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以「我們的校園」為例。研習
資訊,第16卷第4期,頁65-82。
張美玉(2000)。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第231期,頁58-63。
張美玉、羅美惠(2000)。國小實習教師歷程檔案評量工具發展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
第8卷第3期,頁225-249。
張德銳(1996)。國小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4卷第5期,頁89-99
張德銳(2000)。教學檔案在國小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課程應用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刊,第8
期,頁219-240。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第104期,頁25-31。
張麗麗、蔡清華(1996)。「教學檔案」及其在國小教師實習制度上的應用。載於八十五
學年度師院教育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張艷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莊錦源(200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初探-以高雄市為例。中等教育,第53卷第2期,
頁130-145。
曾憲政(2000)。建立高雄市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公教資訊,第4卷第2期,頁1-5。
郭生玉(1991)。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精華書局。
郭淑娟(2000)。家庭教育中心專職人員知能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單文經(1997)。教學專業知能的性質。輯於李?吟、單文經編,教學原理。台北
市:遠流出版社。
黃三吉(1998)。談教師評鑑。教師天地,第96期,頁37-41。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第99期,頁39-45。
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誌龍(2001)。澳洲維多利亞省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南港高工學報,第19期,
頁9-33。
葉郁菁(1998)。英國督察體制之教師評鑑系統在我國可行性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報,第
11期,頁365-382。
葉興華(2002)。談教學檔案的應用與製作。課程與教學通訊,第9期,頁14-18。
楊百世(2000)。中小學教師專業評鑑的原理與實務。公教資訊,第4卷第2期,頁15-26
詹良文、鄭秀琴、蕭雪玲、湯慧心(2002)。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新竹市東區竹蓮國
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發展之研究。財團法人臺灣省學產基金會九十年國民中小學教師教育
改革及教學專題研究獎助報告。
臺北市發展性教學檔案研發小組編著(2003)。台中市九十二年度學校本位教學輔導工作
坊第二階段研習手冊:發展性教學檔案。臺北市:臺北市發展性教學檔案研發小組。
蔡英姝(2001)。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
士論文。
蔡清華、張麗麗、林能傑(1995)。個人教學檔案在國小實習教師專業成長與評鑑上的應
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大綱。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部委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1卷第2期,頁90-100
劉唯玉(2000)。教學原理課程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花蓮師院學報,第10期,頁47
-64。
鄭宇樑(2000)。國小教師建立教學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第6期,頁
183-225。
劉文輝(2002)。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
劉寶貴(2000)。高職教師教學評鑑實施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第55期,頁44-50。
薛瑞君(2001)。教育專業檔案的建立。國教之友,第53卷第1期,頁30-44。
簡茂發等(1998):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八十六年度專案研究計畫
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第16期,頁19-22。
簡紅珠、高淑芳、張德銳、裘友善(1995)。教育部八十四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
改進計畫」執行成果報告:國小實習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
育研究所。
羅美惠(2000)。教室教學表現評量配合歷程檔案評量在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新竹
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5期,頁348-374。
羅清水(1999a)。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第16卷
第1期,頁1-10。
羅清水(1999b)。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第11期,頁1-16。
羅綸新(2001)。教學檔案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科技與媒體,第57期,頁12-21。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英文部份
Barton, J. & Collins, A. (1993).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 (3), 200-210.
Bird, T. (1990). The school teacher's portfolio:An essay on possibility.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Eds.),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personnel. Newbury Park, CA:Sage.
Campbell, D. M., Cignetti, P. B., Melenyzer, B. J., Nettles, D. H., & Wyman,
R. M.(2001). How to develop a professional portfolio:A manual for teachers.
Boston:Allyn and Bacon.
Collins, A.(1992). Portfolios in science education:Issues in purpose,
structure, and authenticity. Science Education, 76(4), 451-463.
Costantino, P. M., & Lorenzo, M. N. (2002). 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portfolio:A guide for success. Boston:Allyn and Bacon.
Danielson, C. (1996).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reen, J. E., & Smyser, S. O. (1996). The teacher portfolio:A strategy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Pennsylvania:Technomic.
McColskey, W. & Egelson, P. (1993). Desig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 growth. Washington, DC: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7 662)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Great Britain:Elsevier Science.
Paulson, F. L., Paulson, P. R., & Meyer, E. A. (1991).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5), 60-63.
Peterson, K. D. (2000). Teacher evaluation: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California:Corwin Press.
Seldin, P. (1991). The teaching portfilio:A practical guide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promotion / tenure decisions. Boston:Anker.
Weiss, E. M., & Weiss, S. G.(1998). New Directions in Teacher Evaluation.
ERIC Digest. Washington, DC Eric Clearinghouse 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Wolf, K. (1991). The schoolteacher's portfolio:Issues in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Phi Delta Kappan, 73, 129-136.
Wolf, K., Lichtenstein, G., & Stevenson, C. (1997). Portfolio in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H. Stronge(Ed.), Evaluating teaching: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Corwin Press.
Wolf, K., Whinery, B., & Hagerty, P. (1995). Teaching portfolios and
portfolio convers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ors and teachers.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17(1), 30-39.
Zubizarreta, J. (1994). Teaching portfolios and the beginning teacher. Phi
Delta Kappan, 76, 3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