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查詢:請進入全國博碩士論文網:檢索字串輸入陳淑錡 ,欄位選擇研究生,進行檢索]
論文名稱:
出版年: 民92
研究生: 陳淑錡 CHEN,SU-CHI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未查獲者表國圖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科會科資中心微片資料庫)
(連結至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連結至政大圖書館館藏目錄)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 The study of teachers'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and
knowledge sharing motivations in Taoyuan country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顏國樑 YAN,GUO-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號: 8955005
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9
關鍵字: 國民小學教師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知識分享動機 knowledge-sharing
motivations
知識分享行為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現況及教師不同的知識
分享動機對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學校行政單位、教
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研究,並以自編之「桃園
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現況調查問卷」為主要研究工具,以九十一
學年度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實施調查之對象,共計回收問卷601份,經彙整檢視後得有效
問卷559份,訪談部分選取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共計十一名受訪者進行訪談(包括兩位校長
、三位主任、三位組長、三位老師),以彌補問卷之不足。問卷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
積差相關、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同時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針對研究發現,歸納本研究之結論,敘述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為尊重需求、社會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信任、互
惠、利他傾向
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地區的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識分享動機部
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情形。
三、目前國民小學教師經常實行的知識分享行為為溝通的知識分享行為、教學的知識分享
行為、交換的知識分享行為。
四、不同背景變項,年齡、職務、服務年資的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識分享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
五、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有顯著正相關。
六、知識分享動機能顯著預測知識分享行為。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對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相關建議,提供學校
行政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eachers'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and motiva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Taoyuan country elementary school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motiva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Suggestions based b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To achieve above goal,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docum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601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559
of them are valid and used in this study. Additional 11 copies of interview
were issued for insufficient amount of sampling.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Mean, Sd, Pearson
correlation, one way ANOVA, and Simultaneous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s:
1.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are esteem needs, belongingness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trust, reciprocity, altruism.
2.Different sex, age, seniority ,school area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some
of 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3. Teachers' common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include communication factor
,
teaching factor and market factor.
4. Different age, seniority ,dutie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5.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are related to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
6.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show the ability to predict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knowledge-sharing motivations ,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知識分享動機的理論分析 11
第二節 知識分享行為的理論分析 31
第三節 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的相關研究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3
第四節 研究實施 8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5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之探討 85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現況分析 98
第三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分析 110
第四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訪談結果之分析 112
第五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綜合討論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論 149
第二節 建議 154
參考文獻 161
壹、中文部分 161
貳、英文部分 164
附錄 167
附錄一 專家效度推薦函 167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 168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77
附錄四 正式問卷推薦函 184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85
附錄六 訪談問卷 191
附錄七 訪談逐字稿舉隅 19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彥(民91)。知識分享內外在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如哲(民89)。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王美音、楊子江譯(民86)。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遠流。
王振源(民90)。兩岸軟體開發人員創造力影響因素比較之探討。國立
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宜敏(民89)。影響資訊人員知識分享行為之因素─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來探討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伍忠賢(民90)。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台北市:華泰文化。
何明怡(民90)。從認知評價理論探討醫師薪資制度與內在動機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何素芬(民90)。企業推行知識分享之研究--以旺宏電子公司內部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汪金城(民90)。研發機構知識分享機制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研發團隊為例。國立政治
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明權(民88)。個人特質、組織特性與組織創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美玲(民91)。邁向知識分享的文化。能力雜誌,6,100-101。
李聖賢 譯(民90)。經理人知識管理手冊:如何在企業中瞭解及運用知識管理。台北縣:
中國生產力中心。
李靜瑤 譯(89)。智慧狂潮。台北:英屬維京群島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李應宗(民91)。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偉航 譯(民88)。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台北:智庫出
版社。
吳有順(民89)。網路社群知識分享過程之研究—以企業管理教學網站為例。政治大學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清山(民88)。教育革新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黃旭鈞(民89)。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學校行政,
77,18-32。
吳清山(民90)。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16。
吳淑容(民90)。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管理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于荻 (民90)。組織文化如何影響知識分享之探索性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生傳(民79)。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俞國華(民9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志美 (民81)。我好,你也好。台北:遠流出版社。
洪越瓊(民9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移轉」過程之探討-以一所九年
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教師之「課程統整」設計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
版,台南市。
洪榮昭(民90)。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台北:五南。
高義展(民90)。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史金 譯(民90)。知識管理推行實務。台北:商周。
秦夢群(民8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夏侯欣鵬(民89)。權力與信任對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銀行放款部門主管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楊順(民90)。知識分享意願、組織公平與信任關係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
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美玉(民91)。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實踐過程中的個人知識管理。教育研究月刊,93
,42。
陳美岑 譯(民90),組織記憶與知識管理─企業保存know-how的方
法。台北:商周出版社。
郭啟仁 (民90)。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聯性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縣。
黃銘廷(民91)。公務人員知識分享意願、組織信任與組織文化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科
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民8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建成(民67)。工作滿意雙因子理論在學校組織中應用的可能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碧娟(民67)。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激勵保健兩因素理論之應用。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德銳(民8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慶勳(民90)。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曾凱瀚 (民89)。知識管理應用於創業投資評估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棍智(民91)。知識分享之研究 - 以社會交換之觀點。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縣。
劉京偉 譯(民89)。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
劉淑娟(民89)。知識管理在學校營繕工程之運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花蓮縣。
黎士群。(民88)。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人員為例
。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達人(民90)團隊多元對知識分享、創造、創新績效之影響-以衝突為中介變項。東吳大
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嚴秀芬(民90)。網路社群於知識分享平台應用之規劃與建置先期研究。台灣大學工業工
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Amabile,T.M.& Hill,K.G. & Hennessey, B. A., & Tighe, E.M. (1994).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6 (5),950-967.
Banks,J.A.(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ve knowledge & actio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oadbent, M. (1998). The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hat does it
mean to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 Information Outlook,May, 23-36.
Davenport,T.H.& Prusak,L.(1998).Working knowledge. Boston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eci,E.& Ryan, R.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 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Dixon, N.(2000).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ixon, N.(2002).The neglected receiver of knowledge sharing. Ivey Business
Journal,March,35-40.
Drucker, P.(1993)。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Harper Collins.
Freud,S.(1948).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ory of sex(4th ed.).New York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Monograph.
Gibson,J.L., Lvancevich,J.M.&Donnelly,J.H(1988).
Organizations. Plane,TA:Business Publications.
Hendric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6(2),91-100.
Herbert, T.T. (1976). Dimension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Collier
Macmillian.
Herzberg,F.(1966).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London:Granada Publishing.
Lawler E.E.(1973).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Monterey, Calif.
King,N.(1970). Cla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wo-factor theory of job
satisf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74, 188-198.
Korsgaard ,M.A., Schweiger ,D.M., Sapienza ,H.J.(1995). Building commitment,
attachment,and trust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teams:The role of
procedural justi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2(1),60-84.
Liebowitz,J.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 New York:CRC.
Lind, E.A. , Tyler, T.R.(1988).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
New York:Plenum.
Maslow, 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accoby,M.(1988).Why work:Motivating and leading the new generation. New
York:Touchstone/Simon&Schuster.
McClelland,D.C.(1961).The achieving society. New York:The Free Pass.
Moorman, R.M.(1991).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Do fairness perceptions influence
employee citize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5, 435-467.
OECO(1999).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A set of facts and figures.Paris
:OECD.
OECO(2001).The Well-being of Nations:The role of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Paris:OECD.
Puser,R.E.&Pasmore,W.A.(1992).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London:JAI Press.
Quinn,J.B.,Anderson,P.,Finkelstein,S.(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4,71-80.
Saal,F.&Knight,P. (1998).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 Grove,CA:Brooks/Cole.
Senge, P.(1998).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15(6),11-12.
Sergiovanni,T.J.&Carver,F.D.(1973).The new school executive:A theory of
administration. New York:Dodd,Mead&Company.
Spek,R.V. & Spijkervet,A.(1997).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ts integrative
elements. Boca Raton:CRC Press.
Stoot, K. and Walker, A. (1995). Teams, teamwork & teambuilding: the manager’
s complete guide to teams in organizations .
New York: Pretice Hall.
Steer,R.M. & Porter, L.M.(1987).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S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4-14.
Sveiby,K.E.(2000).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Retrieved
from http://www.sveiby.com.au/ Intellectual capital.html
Tampoe,M.(1993).Motivating knowledge workers - the challenge for the 1990s in
my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design. Boston,MA:Butterworth-
Heinemann